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易武·桐箐河,
铜箐河也叫桐箐河,同箐河,同庆河,行政上属勐腊县瑶区瑶族自治乡。海拔在1450-1900米之间。北纬21°37′~21°58′,东经101°24′~101°35′。
因离易武很近常说易武桐箐河,茶山是属于易武乡。
深山国有林的桐箐河,因河而得名,因茶而出名。
桐箐河属于瑶区乡行政区划内的一条山涧溪流,处于原始森林山谷中,长年溪水潺潺,经流不息。早在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桐箐河两边陡峭的山坡上开荒种地,种植粮食和茶树,现在存活的茶树中最大的有十几米高,树主干直径有六十公分以上。
桐箐河古树茶数量不多,据瑶族兄弟介绍,1994年他们上山开荒种地时还不知道这是茶树,于是将它们等同于其它大树一起全部被砍了,后来茶树又从截面重新发出新杈来,所以现在看到许多二十多年的抽条茶;
从易武镇上到桐箐河大约需要40分钟的车程,于是小沈道人贪黑起床,到镇上吃完早餐马上进山,上图为经过镇上漆黑的场景。
大约40分钟的各种弯曲的路,我们到达桐箐河入口,大家习惯把这里叫做桥头。桐箐河的寻茶之路,就是从桥头左侧的小路开始往里走,整个路程有90%是沿着河流溯溪往上的,所以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温馨提示:
其实在茶季进山大家要有心理准备,森林公安会早早在入口等你,只有当地老百姓才可以进山的。
森林公安设立检查点对外地人进行拦截。(我们是有渠道的人当然可以顺利进山啦,不过很不容易。)
潺潺流水清澈见底,参天大树遮蔽了艳阳,湿润的空气洗净了外面的燥热,空气干净通透,双脚浸泡在水中变得很凉爽,相当舒服!这样的生态环境已经是世外桃源了,这样的植被就是造就好茶的基准。茶是自然与味蕾的桥梁,茶的品质就是取决于生态环境、制作工艺的综合影响,正所谓,有好的原料才有好的茶叶。
对于生态,茶树的生长状态越自然、越少人为干预,换句话说,就是越少人烟就越好,不被人类过度破坏就是最好的。
而这里,就是茶树的天堂,有了面前这条河作为天然的屏障,再加上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监管,令人瞩目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桐箐河茶叶的品质,铸就了桐箐河茶叶名扬千里,让多少茶人慕名前往。
4月初,走进桐箐河,伴随着潺潺水声,听着虫鸣鸟叫。儿时戏水玩耍的时刻开始荡漾起来,小沈道人已经很多次踏进桐箐河了,但每一次都来得这样的新奇、这样的亲切。一路上美好的感觉让我们陶冶在其中,似乎忘记了疲倦。
不疲倦,其实不可能的,两个多小时的水路,再加上水中的石子很滑,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挑战。
当远远的看到高高的茶树的时候,除了茶农小哥,我们都累成狗,已经是气喘吁吁,感觉就是长征了,这时候摊在这里的想法都有了,更别说待会还有同样的路要下山。
幸好有这棵高茶树在,这种称为高杆茶树,树高大约有8米,或者更高点(目测)。这样的高杆茶树,鲜叶基本长在顶部,属于茶树中的另类,整个桐箐河茶地只有20多棵,实属桐箐河的掌上明珠。
右侧图片为桐箐河古树茶叶,生态环境好,那茶叶、那茶梗,只能用手掌和手臂来形容了。
翻山越岭,逢山开路,逢水架桥——这寻茶之路再也不是老一辈经得起的挑战了。小沈道敬畏大自然,为了追求极致的高端普洱茶,凭借着多年进山寻茶的丰富经验,看似年轻的我们,已经有足够的沉淀和鉴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