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洱百科 >   正文

藤条茶,云南传奇般的存在

很多茶友以为藤条茶属于一种茶树品种,其实不然,藤条茶的形成并非来自基因,而是后天人为的。今天带大家详细了解什么是藤条茶。

藤条茶是茶农在漫长的茶事生产中,结合茶树的特性和周围环境总结出来的茶树采养方法,或者叫管养模式。茶树的枝条就像一根根长藤,所以叫藤条茶。

每次采摘的时候保留顶端的两片叶,同时把枝条上其它分枝全部去除,之后每次长出来的分枝继续按之前采摘一样去除,只保留最顶端的两片叶。这种采摘方法叫做留采法。

这样循环下去枝条就会越长越长,时间长了就呈藤条状,在这上面采的茶就称藤条茶。
留采法的好处
方便采摘茶农采茶的时候,不需要搭梯站凳采茶,而只需随手将藤条拉下,顺着枝条一路“抹”,边采边修,极大地提高采摘效率。
保证新芽的肥壮保证每一棵茶树的每一根枝条和叶片都能均匀充分通风受光,极大地增加茶树的光合作用,同时又能够减少水分蒸腾,还有利于把养分集中供应到枝条的每个生长点,促进新稍芽叶肥壮。藤条茶保证了鲜叶原料的肥壮饱满,加工成晒青毛茶,既条索粗壮、重实、美观,又利于茶汤内质浓厚饱满,陈化品质好。

便于管理藤条状茶树采留方式,既易于采茶,又易于栽培管理,比如,便于修剪、翻土、施肥和剪除病枝等。
藤条茶的特点
这种藤条茶的采摘方式,形成了其独特的品质。不仅留顶茶养其肥壮,使其树冠扩大,使得营养专供其少量叶料,还起到增加其叶厚度,富集叶片内质物的作用。

这种留采法单产很低,但采下来的鲜叶很嫩很规整,无老梗老叶,晒干后一个个芽头茸毛厚密,颜色银亮。所以用这样原料做茶,品质极好。
藤条茶成品干茶,茶汤色黄明透亮,有淡雅花果香,茶汤浓酽,口感细腻,回甘生津且持久强烈。

藤条茶,无疑是云南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古代茶农根据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乔木型大叶种的特性,以及传统普洱晒青毛茶的制作特点等,总结出的一套先进的茶树采养模式。

关键字:
为您推荐
  • 南糯山多依寨,古茶第一山
    南糯山多依寨,古茶第一山
    2020-04-10
    南糯山,又称孔明山,是世界上真正的乔木普洱茶发祥地,平均海拔1400米,云遮雾绕,孕育出了一大片如原始森林般梦幻而古老的古茶树林。南糯山的南糯一词,无论在汉语还是傣语中
  • 对话坝歪,感悟古韵
    对话坝歪,感悟古韵
    2022-05-05
    古茶之韵,古茶的气质 我们经常会这样评价一款古茶山野气韵足、茶气霸道、气足韵长、酽润醇厚等等。这些听起来有些飘渺的形容词似乎与形容一个人高雅、高洁、恬静、温文尔雅、
  • 邦东古树茶到底好在哪里,邦东茶区普洱茶风格特点
    邦东古树茶到底好在哪里,邦东茶区普洱茶风格特点
    2019-09-11
    云南岩茶邦东地处澜沧江中游,与下游的版纳茶区不同的是,其海拔不但更高,最高海拔在3200米以上,而且最低的海拔在昔归村,仅为700米,海拔相差竟然多达2000多米,形成了高山峻
  • 茶山纪实:被“茶旅”玩坏的贺开古茶园
    茶山纪实:被“茶旅”玩坏的贺开古茶园
    2020-05-05
    提到茶山行,只要走到勐海的这条线,贺开都是绕不开的一个地方,不论你的终点是班盆还是老班章。贺开,古茶树成片面积大,古茶树长得也好看,其茶也有特色,学茶的都会来到这
  • 三分钟读懂山头茶:解读易武倮德普洱茶
    三分钟读懂山头茶:解读易武倮德普洱茶
    2019-06-01
    倮德村隶属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乡,地处易武乡北边,距易武乡政府所在地61公里,距县城172公里,交通较为方便。 易武,云南西双版纳州的一个乡镇,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
  • 莽枝山国有林寻茶记,原始森林里面的古树茶
    莽枝山国有林寻茶记,原始森林里面的古树茶
    2019-03-11
    山有林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里对心上人的浅吟轻唱,像极了热爱莽枝山古树茶的人们,深入国有林深处寻访古茶园的心路历程。 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出发,沿
  • 刮风寨,曾经被遗忘在蛮荒中的灵魂!
    刮风寨,曾经被遗忘在蛮荒中的灵魂!
    2020-10-02
    刮风寨,处在中国与老挝的边境上,海拔1203米,茶树生长在一片广达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里,古树茶高矮不一,品种多样,野放在林子里,或独立成垛,或三五株成丛;这些茶树在国
  • 易武凤凰窝介绍,凤凰窝普洱茶的口感特点
    易武凤凰窝介绍,凤凰窝普洱茶的口感特点
    2021-06-29
    名山出名茶,易武这片广袤无垠的茶山秘境,山势巍峨、峰峦俊秀,森林翠绿、林木葱茏,绝壑飞瀑、溪水潺潺,云雾缭绕、风景如画,辽阔的大山深处蕴藏着无数的佳茗,让喜茶之人
Copyright © 2017-2019 古茶居 www.guchaju.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1600351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