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朗老寨是个古老的纯布朗族村寨,具有悠久的历史。千年古寨,“章朗”是傣语,“章”即大象,“朗”为“冻僵”,直译为:大象冻僵的地方。章朗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4公里,距离镇11.00公里,国土面积5.47平方公里,海拔1330.00米,年平均气温21.50℃,年降水量1530.00毫米,适宜种植粮、茶、甘蔗等农作物。
章朗老寨古茶历史
章朗,这座将布朗族古老历史文化、生产活动以及民间习俗传承和保存得极为完整的千年老寨,就是巴达山普洱茶之天空里最为璀粲的星座之一。与很多茶乡不同,章朗的茶名,不仅仅得力于其茶质之优,同时还得益于其文化底韵之厚。茶与文化原本不分家,茶禅一味是明证,茶作为一种可以兴观群怨的生活方式,更是成了人们表情达意、修身养性必不可少的一种物态化的精神方式。悠悠千载,古韵依然。据说,布朗族先民迁徙定居于这里大约在两千多年以前,那时,他们称这里为“景桑”,意为“祖先曾居住过的地方”。但据章朗古佛寺珍藏的贝叶经记载,章朗实为两寨合并而成,建寨历史当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章朗”为傣语,意为大象冻僵的地方。相传,一千四百多年以前,佛家弟子玛哈烘用大象驮着经书自斯里兰卡学经归来,当他来到恩巩跺多山(现章朗佛寺所在地)时,由于正值冬季,又冻雨突降,大象竟被冻僵了,跪卧不起,附近村民闻讯赶来,帮助玛哈烘拾掇薪柴,在大象周围燃起熊熊之火,供其驱寒取暖,以助恢复。后来,玛哈烘因在此建寺立塔,便动员周围村寨的人们搬到现在的地址,组建新寨,取名“章朗”,以纪念大象驮经书之功。
作为一个千年古寨,章朗至今还传承着古老的历史文化、生产活动以及民间习俗。寨内不仅有最古老的布朗族佛寺、几百年的古茶园和幽深浩淼的“龙山”森林,还有大象井、南三飘坟、仙人洞、古驿道、景桑古城遗址、虎跳峡、白水河瀑布等一系列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景观。可以说,章朗人民对布朗族古老文化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真的是尽其善而得其美哉,是以无论生产劳动、婚丧嫁娶、宗教祭祀,还是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等,都保留着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具有亘古如斯的延伸之美与高远之韵。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语言、服饰,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头那座金碧辉煌的缅寺(佛寺)里有块大碑,碑文记载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历史信息。西双版纳州政府于2004年在章朗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介绍布朗族历史文化的窗口,近两年来国内不少民族学研究者常来章朗作考察研究。
章朗老寨古茶文化
世外桃源,景象万千。从章朗的历史可以看出,章朗的人文积淀非常深厚。其中,独特的建筑艺术是一道非常耀眼的光芒。这一点集中体现在那座历经千年风雨而依旧绚美如斯的古佛寺上。至于自然景观,更不待言。群山逶迤,谷涧错落,林海森森,百花集苑,众鸟高飞,生态环境极佳,冬暖夏凉,极宜居住。
千年古寺,据章朗佛寺的贝页经记载,这座佛寺已经有1365年的历史。它占地4亩,有一座佛寺,一间僧房,一座佛塔,一座藏经阁,阁内珍藏着100多卷贝叶经,整个佛寺建筑群具有独特的布朗族建筑艺术风格。千年古井,章朗村外有一口千年历史的古井。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走到村前,天气炎热,大象口渴难忍,便用鼻子在地上钻出一口水井。人们称水井为“那么着章”,汉语意为:这口井一年四季从不干枯。
正因为其人文底蕴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2006年,由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牵头,将章朗的自然人文统摄为整体,成立了章朗生态博物馆,并修建了布朗族文化展示中心。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走在巴达山逶迤幽曲的山路上,澄碧如水的蓝天,春日的阳光明丽而灿烂地照着,如同普大清净的佛光一般,将森森远山与霭霭近林神奇镀亮,真使人明心净性,襟怀坦荡,而更有款款春风,将花草之香幽幽荡荡地送来,令人无限陶醉,你不由感叹,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真的很好,奇妙无穷。在扑鼻而来的众多林野之香中,有一种香特别浓郁,特别具有地理标志的意义,那无疑就是茶香了。是的,众所周知,巴达山是茶树的王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巴达山的原始森林中,一株高达50余米、树龄达1700余年的巨大老茶树被惊奇发现,它就是后来载入史册的巴达山野生茶树王,一时之间,各大媒体蜂拥而至,竞相报道,巴达山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世人朝拜的茶叶圣地。当然,这里不仅有被称为茶树活化石的茶树王独标高格,而且有分布广大的古茶园如同璀粲星光一般耀熠着茶乡的天空,令人无限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