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山介绍 > 版纳 > 勐海 > 巴达山 > 章朗 >   正文

普洱茶山章朗老寨古茶历史

章朗老寨是个古老的纯布朗族村寨,具有悠久的历史。千年古寨,“章朗”是傣语,“章”即大象,“朗”为“冻僵”,直译为:大象冻僵的地方。章朗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4公里,距离镇11.00公里,国土面积5.47平方公里,海拔1330.00米,年平均气温21.50℃,年降水量1530.00毫米,适宜种植粮、茶、甘蔗等农作物。

图片

章朗老寨古茶历史

章朗,这座将布朗族古老历史文化、生产活动以及民间习俗传承和保存得极为完整的千年老寨,就是巴达山普洱茶之天空里最为璀粲的星座之一。与很多茶乡不同,章朗的茶名,不仅仅得力于其茶质之优,同时还得益于其文化底韵之厚。茶与文化原本不分家,茶禅一味是明证,茶作为一种可以兴观群怨的生活方式,更是成了人们表情达意、修身养性必不可少的一种物态化的精神方式。悠悠千载,古韵依然。据说,布朗族先民迁徙定居于这里大约在两千多年以前,那时,他们称这里为“景桑”,意为“祖先曾居住过的地方”。但据章朗古佛寺珍藏的贝叶经记载,章朗实为两寨合并而成,建寨历史当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章朗”为傣语,意为大象冻僵的地方。相传,一千四百多年以前,佛家弟子玛哈烘用大象驮着经书自斯里兰卡学经归来,当他来到恩巩跺多山(现章朗佛寺所在地)时,由于正值冬季,又冻雨突降,大象竟被冻僵了,跪卧不起,附近村民闻讯赶来,帮助玛哈烘拾掇薪柴,在大象周围燃起熊熊之火,供其驱寒取暖,以助恢复。后来,玛哈烘因在此建寺立塔,便动员周围村寨的人们搬到现在的地址,组建新寨,取名“章朗”,以纪念大象驮经书之功。

作为一个千年古寨,章朗至今还传承着古老的历史文化、生产活动以及民间习俗。寨内不仅有最古老的布朗族佛寺、几百年的古茶园和幽深浩淼的“龙山”森林,还有大象井、南三飘坟、仙人洞、古驿道、景桑古城遗址、虎跳峡、白水河瀑布等一系列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景观。可以说,章朗人民对布朗族古老文化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真的是尽其善而得其美哉,是以无论生产劳动、婚丧嫁娶、宗教祭祀,还是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等,都保留着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具有亘古如斯的延伸之美与高远之韵。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语言、服饰,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头那座金碧辉煌的缅寺(佛寺)里有块大碑,碑文记载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历史信息。西双版纳州政府于2004年在章朗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介绍布朗族历史文化的窗口,近两年来国内不少民族学研究者常来章朗作考察研究。

章朗老寨古茶文化

世外桃源,景象万千。从章朗的历史可以看出,章朗的人文积淀非常深厚。其中,独特的建筑艺术是一道非常耀眼的光芒。这一点集中体现在那座历经千年风雨而依旧绚美如斯的古佛寺上。至于自然景观,更不待言。群山逶迤,谷涧错落,林海森森,百花集苑,众鸟高飞,生态环境极佳,冬暖夏凉,极宜居住。

千年古寺,据章朗佛寺的贝页经记载,这座佛寺已经有1365年的历史。它占地4亩,有一座佛寺,一间僧房,一座佛塔,一座藏经阁,阁内珍藏着100多卷贝叶经,整个佛寺建筑群具有独特的布朗族建筑艺术风格。千年古井,章朗村外有一口千年历史的古井。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走到村前,天气炎热,大象口渴难忍,便用鼻子在地上钻出一口水井。人们称水井为“那么着章”,汉语意为:这口井一年四季从不干枯。

正因为其人文底蕴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2006年,由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牵头,将章朗的自然人文统摄为整体,成立了章朗生态博物馆,并修建了布朗族文化展示中心。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走在巴达山逶迤幽曲的山路上,澄碧如水的蓝天,春日的阳光明丽而灿烂地照着,如同普大清净的佛光一般,将森森远山与霭霭近林神奇镀亮,真使人明心净性,襟怀坦荡,而更有款款春风,将花草之香幽幽荡荡地送来,令人无限陶醉,你不由感叹,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真的很好,奇妙无穷。在扑鼻而来的众多林野之香中,有一种香特别浓郁,特别具有地理标志的意义,那无疑就是茶香了。是的,众所周知,巴达山是茶树的王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巴达山的原始森林中,一株高达50余米、树龄达1700余年的巨大老茶树被惊奇发现,它就是后来载入史册的巴达山野生茶树王,一时之间,各大媒体蜂拥而至,竞相报道,巴达山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世人朝拜的茶叶圣地。当然,这里不仅有被称为茶树活化石的茶树王独标高格,而且有分布广大的古茶园如同璀粲星光一般耀熠着茶乡的天空,令人无限神往。

关键字:
为您推荐
  • 2019邦东古树茶:世俗如此,不俗如你
    2019邦东古树茶:世俗如此,不俗如你
    2019-09-12
    邦东茶被茶商们炒了很多年,标签被贴了很多,却一直不愠不火。 岩茶、岩韵、古树岩茶、原野花香、大雪山下之奇葩,澜沧江畔之明珠,称号之多,令人折舌,名气之大,可想而知。
  • 易武荒田郑家梁子古树茶,益心泉寻茶纪实
    易武荒田郑家梁子古树茶,益心泉寻茶纪实
    2019-03-16
    易武遍地宝藏,就像每一个寻宝人一样,我们深入每一个茶寨去发现,去找寻。 从易武老街进麻黑村,需要经过荒田村。 荒田村,以前叫做郑家梁子,这个进村口的石碑上有刻录,石
  • 云南古树茶第一山南糯山:笋酱飘香的地方
    云南古树茶第一山南糯山:笋酱飘香的地方
    2020-02-13
    南糯茶山坐落于勐海县东北侧,位于勐海和景洪中间,屹立在流沙河东岸,名称来自于傣族传说:这座山一直是爱尼人在此居住,山上茶林山下竹,竹海连绵起伏。雨水下地,春笋破土
  • 跟随古道茶痴踏遍皇家贡茶困鹿山
    跟随古道茶痴踏遍皇家贡茶困鹿山
    2019-06-08
    应该怎样形容困鹿山古树茶的风格特点呢? 入口清甜苦底重,回甘强力野韵足,清香高锐滋味厚,无愧皇家茶园争竞风流! 困鹿山是无量山的一支余脉,海拔1410至2271米之间,山中峰峦
  • 满溪云·南糯山
    满溪云·南糯山
    2020-02-13
    满溪云南糯山 茶类:普洱生茶 年份:2019年 规格:200克 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特点:条索较长较紧结,汤色金黄明亮 汤质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有生津 香气高雅,山野气韵较好
  • 易武瑶区秘境芭依箐,价格洼地
    易武瑶区秘境芭依箐,价格洼地
    2022-05-07
    很多爱易武茶的朋友说喝茶的归宿是普洱,普洱的归宿是易武。 易武是我们每年一定要去的地方,易武茶的魅力,来自于山水赋予的细腻滋味,来自于前人留下的璀璨历史,也来自于岁
  • 圣妙香自圣山来——白莺山
    圣妙香自圣山来——白莺山
    2020-02-25
    白莺山因常年白云缭绕、白莺飞聚而得名。位于临沧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米)中部,隔江与无量山相望,背靠大丙山野生茶树群落,位于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间,南北纵距
  • 易武中的臻品:刮风寨古树茶
    易武中的臻品:刮风寨古树茶
    2019-05-27
    众人都说,易武是茶人不得不到的地方,这是一个普洱茶历史的发源地,百年间,众多号级茶均出于此地,宋聘号、双狮同庆号等,这些不可复制的经典佳作让众人如数家珍,而在这深
Copyright © 2017-2019 古茶居 www.guchaju.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1600351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