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山介绍 > 版纳 > 景洪 > 攸乐 >   正文

普洱茶名山名寨系列攸乐——古六大茶山之首

攸乐,是基诺族聚居的地方,现称基诺山。相传是基诺族祖先跟随诸葛亮南征来到这里,后因为掉队被留在了这里,被称为丢落人,也就是攸乐人。

图片

1000多年前攸乐已经开始种茶,在明朝中期,攸乐茶园已经达到4000亩之多。明朝末年开始有汉商进入攸乐做起了茶生意,一度成为六大茶山之首。

图片

基诺族人自称孔明的后人,把孔明奉为茶祖。相传三国时期,孔明南征到了云南西双版纳的攸乐茶山附近,因一部分士兵贪睡而掉队。孔明因其违背军纪不再收留,但又担心这些丢落的士兵无法生存,所以留下茶籽,让其在山上种茶为生,攸乐茶山从此有了发展的开端。

图片

以上是只是传说,历史上诸葛亮南巡并未到过西双版纳一带,在史书记载里,古时攸乐古茶山靠近设在景洪的车里宣慰司通往内地的九龙江大道,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曾一度成为古六大茶山的行政中心。

图片

攸乐古茶山种茶、制茶、贸茶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

图片

目前攸乐茶山约3200亩,采摘面积1400亩。基诺乡土地总面积622.9平方公里,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有林53万多亩,占全乡总面积的57%,是典型的纯山区农业乡。古茶园面积2900多亩,新式台地茶园面积7299亩,采茶面积9260亩,2004年干毛茶总产量330吨,单量34公斤。

图片

基诺古茶园为大面积混杂林茶园,海拔1200-1500米之间,总面积1800多亩。古茶树大部分基部围粗在50-120厘米之间,主干胸围在30-80厘米之间,树高2-3米,树冠直径在1.5-3米之间。树势苍老,附生和寄生植物较多,树龄在300年以上。

图片

攸乐茶的特点: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比较接近,茶箐色泽较深,香扬水柔,舌面苦涩感稍高,口感聚拢,茶性较烈,茶气强。茶品口感偏易武地区,苦涩均衡,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接近,茶青色较深,水柔香扬,舌面收敛感强于易武茶区,不似易武茶有着宽广的口腔饱满感。

关键字:
为您推荐
  • 茶记:2006年易武正山(郑家梁子)
    茶记:2006年易武正山(郑家梁子)
    2019-12-25
    正山,一般是指农产品的原产地,非常纯正的意思,比如红茶中的正山小种。而易武正山,也有说法是郑山(或叫郑家梁子)演变而来,可见此地茶叶的纯正。郑家梁子位于麻黑、落水
  • 2021年瑶区芭依箐,幽居深山空谷中的珍稀古树茶
    2021年瑶区芭依箐,幽居深山空谷中的珍稀古树茶
    2022-05-07
    在南赛河梁子,坐落着一个瑶族山寨,寨子依山傍水,依山方显山的伟岸,傍水尽显水的灵动。22户瑶族人家如同山上的一朵大蘑菇,惬意地座落在山野丛林间,南赛河村后的芭依箐谷
  • 普洱茶山“芳香镇沅”之砍盆箐
    普洱茶山“芳香镇沅”之砍盆箐
    2020-02-20
    砍盆箐是镇沅勐大乡文况村的一个自然组,从村委会进去还有十余公里,因为茶好而特别有名。我小时就听着它而长大,印象中没喝过,更谈不上谋面。 制太和甜茶时,约了个摩托车高
  • 试茶笔记,杨聘号南糯山普洱生茶
    试茶笔记,杨聘号南糯山普洱生茶
    2020-02-13
    大家好,欢迎来到《试茶笔记》,我是听茶。 《试茶笔记》旨在为部分普通消费者和爱茶人提供选茶喝茶的参考指南。所试茶品,听茶君坚持自费购买,观点独立,亲测实评。 我们这
  • 2019古域山头茶磨烈:喜欢比什么都重要!
    2019古域山头茶磨烈:喜欢比什么都重要!
    2019-09-26
    好茶应该有怎样的标准? 是香高味浓,饱满醇厚,韵味悠远,茶气霸道都不是,标准就是你喜欢。如果你喜欢,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不喜欢,什么都无关紧要! 为什么这样说呢? 江
  • 临沧四小龙忙肺和昔归:今“肺”“昔”比
    临沧四小龙忙肺和昔归:今“肺”“昔”比
    2019-09-08
    根据这几年四款茶名山茶在市场上的表现,以及域家人深思熟虑后给出的临沧四小龙的人设:昔归是见龙在田,忙肺是潜龙勿用,冰岛是亢龙有悔,大雪山是飞龙在天。 仔细看《周易》
  • 云南茶山行古六之莽枝
    云南茶山行古六之莽枝
    2021-11-25
    晨间露浓,山寨里气温很低,天才刚蒙蒙亮,山上的居民已经用过早饭,准备上山采茶或其他劳作,母鸡带着小鸡也在悠闲觅食, 小陈的家人也已经出发去山里茶园了,我要跟小陈去探
  • 古域懂过:懂得分享过的快乐,方为懂过
    古域懂过:懂得分享过的快乐,方为懂过
    2019-10-01
    傍水依山的环境,枝繁叶茂的古树,爬罗剔抉的选料,一丝不苟的制作工艺,几近严苛的品控管理,数月的深情耕耘,这就是懂过古茶的一切。 入口一点浩然气,须臾两腋快哉风,苦味
Copyright © 2017-2019 古茶居 www.guchaju.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1600351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