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山介绍 > 临沧 > 临翔 > 昔归 >   正文

昔归的历史,你了解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

“江山犹是昔人非,游女长歌缓缓归”;

“江山重睹昔日游,陌上花开缓缓归”,它不美吗?

昔归,“昔日归来,旧人如故”;

昔归茶让人一泡难忘,而它的名充满诗意,也让人听后意味悠长!

图片

昔归的来历有几个版本。

一是“民间故事”版,说最早在这种茶的人是三国时期的“阿喜贵”,他种的茶名扬四方。后来,人们根据谐音把他种的茶喊作“昔归茶”,而把种这种茶的地方就喊作“昔归”。这则故事把诸葛亮搬出来说事,一算,已是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事了。把昔归茶和诸葛亮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说明诸葛亮对澜沧江一带茶文化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昔归茶的出处不凡。

二是“段子”版,说早些年,澜沧江东边嘎里渡口的景东人看到江对岸有人渡船,便说:“有人从西边渡江归来了。”久而久之,就把嘎里对岸的渡口喊作“昔归渡”。

三是“文青版”的浪漫主义传说——“昔人归来,是为昔归”。说从前,有一马帮少年常由此过,便与当地一少女暗生情愫。后因少年一去不返,而少女依然痴心不改,一直还在期盼着昔人归来。

图片

而正典则是,“昔归”为傣语音译。

昔:动词,搓。归:名词,麻绳。意为搓麻绳的地方。往日,渡口渡船、马帮来此收购茶叶,都需大量麻绳,因而就把这搓麻绳的地方喊作昔归,而这地方所产之茶也就被称为昔归茶。
昔归村被誉为临沧“茶马古道”的起始地。村脚是澜沧江上著名的嘎里渡口,昔日的“茶马古道”就由此经过。《缅宁县志》记载:“澜沧江上渡,即本县之嘎里渡。距城东一百四十里,为通景(东)要津,设船以渡。”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麓川(今瑞丽)土司思伦法率众十余万人进攻景东,就是从嘎里渡口过澜沧江进入景东的。

嘎里渡口是当年缅宁至景东、云州至景东两条“茶马古道”在澜沧江上的重要交汇点。“嘎里”为当地少数民族方言“山旮旯里”之意。晚清,人们在景东嘎里村发现了铜矿,并在此建厂,四处招收矿工,嘎里也渐渐地热闹起来。嘎里有条流入澜沧江的河,交汇处就叫嘎里渡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说。关于昔归茶的传说很多,相对靠谱的是和景东清末民初的一代枭雄——苏三宝有关的版本。苏三宝在景东、镇沅一带名气很大,被称为“苏三大人”。苏三宝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出生在楚雄双柏县大庄镇的一个汉族农民家庭,十多岁即走南闯北地跟人跑马帮。他的发迹是在清咸同年间,他在各种势力血雨腥风的博弈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和胆识,最终成了赢家,被大清朝廷赏花翎副将军衔,并封为“义勇正图董”。再后来,清廷把缅宁(临翔区)的平村、邦东的澜沧江嘎里渡封赐给苏三宝。苏三宝凭借朝廷的封赐和手中的兵权,成了雄霸无量山南麓镇沅、景谷一带四十余年的霸主。他最传奇的伟业是在澜沧江边景东的山旮旯里搞起了“洋务运动”。他甚至还请来了两个英国工程师为他探矿,准备将矿石沿澜沧江运到国外。“苏三大人”家族势力强大,他一生娶了三房女人,他的女人们为他生了七儿三女。他创立了自己的“允丰号”商号,并拥有自己的马帮,把铜矿、食盐、茶叶等生意做到了镇沅、景东、云州、缅宁、下关等地。确切的记载是他还在缅宁忙麓山、景东长发山、景谷民乐乡开种了数百亩茶园。
“苏三大人”的子孙最初来到昔归渡口时,江边的山上还是茅草丛生的荒坡。“苏三大人”任命一本家后代负责嘎里渡,做船老大。船夫们拖家带口地住在渡口,男人们划船,女人们没有活干。“苏三大人”就让人买来茶苗,在渡口边澜沧江左岸的忙麓山上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350亩左右,栽有12000多棵茶树。这片茶园便是今天所指认的最正宗的昔归古茶园。如今,在拥有这片古茶园的昔归村民中,苏其良就是船老大的后人。“苏三大人”的子孙最早在此种茶应是19世纪中叶,到现在有150多年,从昔归茶的生长年代上看,大体接近。但“苏三大人”的子孙并非此地最早的植茶之人,邦东一带世居民族中的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彝族、傣族等都是爱茶、喜茶且善于种茶的民族。经考证,临沧区域内布朗族、佤族、拉祜族等民族居住过的村寨都会留下古老的茶树或茶山。就邦东这一区域的茶树来说,曼岗、那罕、纸山箐、糯伍(云县大朝山西镇菖蒲塘村糯伍小组)等村寨的古茶树,显然要比昔归这片的茶树大得多、古老得多。

图片

昔归茶的存在至少打破了人们关于普洱茶的两个常规认知:一是“高山云雾出好茶”。过去,我也一直想当然地认为,昔归茶应为“高山云雾茶”,因为,昔归茶所在的邦东乡的邦东大雪山,是临沧海拔第二高的一座离北回归线最近的大雪山。到了忙麓山才知道,生长昔归茶的茶园其实是在离江边不到100米的山坡上,最低海拔760米左右,往上最高海拔也不会超过1200米。这是一个奇热无比的热带河谷。

图片

昔归茶还颠覆了人们对普洱茶的另一个认知,即茶树越大、越古、越好。古树茶是普洱茶界近些年弄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生长百年以上的乔木茶,而在一些“骨灰级”茶友的标准中,则必须是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才能被冠以“古树”之名。人们对名山古树茶的迷恋和推崇,在于名山古树因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每一山头、每一棵茶树都具备了与众不同的特质,因而是一山一味、一树一味,个性化非常明显。加之,名山古树茶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因而人们喝的不仅是茶,更是对名山古树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依赖和文化认同。再就是,名山古树茶属“小众”的稀缺资源,能满足一部分高端茶客追求名牌的心理,道理和喜欢追求“爱马仕限量版”“迈巴赫限量版”的玩家一样。部分高端普洱茶玩家,先是玩名山古树,后是玩名山古树单株,再后是玩名山古树茶王。每年三四月份的春茶季,都会有名山古树茶王被包采的新闻传出。而昔归茶并不算大,也不算古,要说茶树的大和古老,临沧比它更大、更古老的茶树和茶山多了去了,但能和冰岛茶比肩,在普洱茶江湖上有王者风范的也就只有昔归茶了。昔归茶也像人一样,品质好,生长的环境好,年纪轻轻也就成了英雄,而有的茶品质不好,成长的环境也不好,即便老了,口味也不咋的。

图片

在邦东,人与茶就世代生长在一起。邦东山高坡陡,境内少有平地,人家盖房建屋大多依山就势,在山旮旯中开出一块台地,有的房子一半的基脚,还得吊在下面另一块台地上,像贵州、湖南一带苗族人家和土家族人家的吊脚楼一样,只不过一个为木头所建,一个是砖混结构。邦东人家,世代都在澜沧江畔倾斜的大山上繁衍生息。

图片

澜沧江是世界茶树的母亲河,昔归茶肯定是离母亲怀抱最近的那一棵茶树了。
日月行天,江河行地。澜沧江和邦东大雪山这些几近永恒的事物,见证了昔归的人和茶在大地上艰难地成长、创造,最终“天、地、人”一起,奉献出了一杯绝世的普洱茶。
毫无疑问,昔归茶也应该属于人类伟大的澜沧江文明的一个部分。

关键字:
为您推荐
  • 圣妙香自圣山来——白莺山
    圣妙香自圣山来——白莺山
    2020-02-25
    白莺山因常年白云缭绕、白莺飞聚而得名。位于临沧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米)中部,隔江与无量山相望,背靠大丙山野生茶树群落,位于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间,南北纵距
  • 易武荒田郑家梁子古树茶,益心泉寻茶纪实
    易武荒田郑家梁子古树茶,益心泉寻茶纪实
    2019-03-16
    易武遍地宝藏,就像每一个寻宝人一样,我们深入每一个茶寨去发现,去找寻。 从易武老街进麻黑村,需要经过荒田村。 荒田村,以前叫做郑家梁子,这个进村口的石碑上有刻录,石
  • 云南古树茶第一山南糯山:笋酱飘香的地方
    云南古树茶第一山南糯山:笋酱飘香的地方
    2020-02-13
    南糯茶山坐落于勐海县东北侧,位于勐海和景洪中间,屹立在流沙河东岸,名称来自于傣族传说:这座山一直是爱尼人在此居住,山上茶林山下竹,竹海连绵起伏。雨水下地,春笋破土
  • 易武中的臻品:刮风寨古树茶
    易武中的臻品:刮风寨古树茶
    2019-05-27
    众人都说,易武是茶人不得不到的地方,这是一个普洱茶历史的发源地,百年间,众多号级茶均出于此地,宋聘号、双狮同庆号等,这些不可复制的经典佳作让众人如数家珍,而在这深
  • 易武瑶区秘境芭依箐,价格洼地
    易武瑶区秘境芭依箐,价格洼地
    2022-05-07
    很多爱易武茶的朋友说喝茶的归宿是普洱,普洱的归宿是易武。 易武是我们每年一定要去的地方,易武茶的魅力,来自于山水赋予的细腻滋味,来自于前人留下的璀璨历史,也来自于岁
  • 2019邦东古树茶:世俗如此,不俗如你
    2019邦东古树茶:世俗如此,不俗如你
    2019-09-12
    邦东茶被茶商们炒了很多年,标签被贴了很多,却一直不愠不火。 岩茶、岩韵、古树岩茶、原野花香、大雪山下之奇葩,澜沧江畔之明珠,称号之多,令人折舌,名气之大,可想而知。
  • 满溪云·南糯山
    满溪云·南糯山
    2020-02-13
    满溪云南糯山 茶类:普洱生茶 年份:2019年 规格:200克 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特点:条索较长较紧结,汤色金黄明亮 汤质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有生津 香气高雅,山野气韵较好
  • 跟随古道茶痴踏遍皇家贡茶困鹿山
    跟随古道茶痴踏遍皇家贡茶困鹿山
    2019-06-08
    应该怎样形容困鹿山古树茶的风格特点呢? 入口清甜苦底重,回甘强力野韵足,清香高锐滋味厚,无愧皇家茶园争竞风流! 困鹿山是无量山的一支余脉,海拔1410至2271米之间,山中峰峦
Copyright © 2017-2019 古茶居 www.guchaju.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16003519号-11